全站导航

天气“热辣滚烫”,警惕“夏日杀手”……

发布时间:2025.08.04浏览次数:4

  “三伏天”防高温中暑

   “天地为窖、火云如山、夜热如昼”——古人笔下的酷暑图景,如今正在真实上演。滚滚热浪不仅炙烤着大地,更悄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。面对高温,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暑降温知识,刻不容缓。

这几天出门 只有一个感受

热热热热热热热!

“热得你走出半生

归来全熟,身上还挂着椒盐…”

“续命”只能靠空调了~

“热死个人”可不是玩笑话

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

真的是件很危险的事情

不!信?

“热射病”了解一下↓↓↓

  热射病是什么?

  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,通俗地理解,就是最危险、最严重的中暑,但千万别因为“中暑”两个字就小看它,热射病的死亡率能够达到70%~80%。

其典型症状就是

核心温度升高>40℃

中枢神经系统异常

例如精神状态改变、抽搐或昏迷

并伴有多器官损害,严重者危及生命

  《中国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5)》 新版指南强调早期识别的重要性,记住以下关键三联征,任何一项出现都需高度警惕:

  1.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(或高强度运动)史。

  2.核心体温显著升高(通常≥40°C):腋温≥39°C就应高度怀疑! 强调尽快测量直肠温度(最接近核心体温),耳温、额温在高温环境下准确性可能受影响。

  3.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(核心标志)包括:意识模糊、谵妄(胡言乱语);抽搐(尤其是全身性强直-阵挛发作);嗜睡、昏睡、昏迷;行为异常(如烦躁不安、攻击性行为)。

中暑急救“五步法”:争分夺秒

  第一步:快移!脱离高温环境

1.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(树荫、空调房、走廊),避免阳光直射。

2.解开衣领、腰带,松开衣物,帮助散热。

第二步:快降!物理降温是关键

轻症者:用温水擦拭颈部、腋下、大腿根(大血管处),配合风扇吹风加速蒸发降温;可用冰袋裹毛巾敷额头、腋下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冻伤。

重症者:立即用15-20℃冷水擦拭全身,或浸泡于冷水中(头部露出),持续扇风,目标1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.5℃以下。

第三步:补水!少量多次,科学补充

清醒者: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(如500ml水+1g盐),小口慢饮,1小时内不超过1000ml,避免过量饮水引发呕吐或低钠血症。

昏迷者:禁止喂水,防止呛咳窒息!

第四步:促醒!谨慎处理昏迷患者

1.若患者无意识,可轻掐人中、合谷穴(大拇指与食指虎口处),同时拨打120。

2.保持侧卧位,防止呕吐物误吸,确保呼吸道畅通。

第五步:快送医!高危情况不容拖延

出现以下症状立即送医:

1.体温持续超39℃;

2.昏迷、抽搐、呼吸急促;

3.皮肤异常(极度发红或苍白湿冷);

4.呕吐不止、无法饮水。

这些认知误区特别耽误事儿

Q热射病只是头晕?

A:轻度中暑到热射病恶化可能仅需30分钟。

Q身体好不怕热?

A: 轻度中暑到热射病恶化可能仅需30分钟。

Q喝藿香正气水?

A: 有效成分含酒精,可能加重脱水。

Q冲凉水澡降温?

A: 骤冷会导致血管收缩,应先擦干汗再冲洗。

Q空调房不会中暑?

A: 密闭高温高湿环境仍可能发生热射病。

夏季防中暑口诀请收好~

预防中暑有必要,充足睡眠要做好。

出行防晒要记牢,耐热训练不可少。

别等口渴再喝水,身体虚弱要报告。

如有症状别硬撑,迅速送医去治疗。